学校机构 | 返回主站

产教融合动态

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来源:建筑工程系  时间:2012-05-31  浏览:

49岁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大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王澍也由此成为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从而加入了诺曼•福斯特、伦佐•皮亚诺、雷姆•库哈斯等顶尖建筑师的行列。

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席托马斯•普利兹克在声明中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颁奖仪式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这也将是普利兹克建筑奖首次登陆中国。

王澍曾在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凭借“衰变的穹顶”获得特别荣誉奖,不过他在杭州最为人知的作品当数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教学楼建筑群,也正是这座被他称为“中国本土建筑的现代实验”的校园,让他获得了国际领域的关注。

王澍在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时候,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回收材料等观念,都结合到了建筑当中,而这都是他所秉持的“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墙面和屋顶重新发挥作用。“我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材料的问题。比如古董,中国人会对那种使用过的痕迹有着特殊的感情,比如包浆所具有的那种特别的光滑视觉”。王澍说:“而新的物件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光亮则是完全不同的。现在中国有很多建筑被拆除,而那些废旧的材料经过重新使用,会找回原来的尊严,散发出复活的光辉。”

普利兹克奖评委亚力桑德罗•阿拉维纳,对王澍及其作品做出了中肯的评论:

王澍的建筑或许是才智双全的结果。才智双全让他能够在社会需要纪念碑式建筑的时候创作出杰作,在不追求纪念性的时候依然有谨慎而平静的作品。他创作的激情也许是因为他比较年轻,但他精准的手法证明了他具有超人的成熟。

作者:   编辑:
分享到: